新浪微博

微信公众号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非上市寿险“亏损王”出炉!横琴人寿上半年巨亏8.39亿

险联社 · 2025-08-14

导语2025年上半年,横琴人寿以8.39亿元的净亏损额,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独占鳌头”。

2025年上半年,寿险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公司的业绩表现备受关注。

在这之中,横琴人寿以8.39亿元的净亏损额,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独占鳌头”,深陷亏损泥沼,其经营状况、高管变动以及股东结构调整等问题,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经营数据持续恶化

2025年上半年,横琴人寿的业绩单堪称“惨淡”。

据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净亏损高达8.39亿元,不仅远超去年同期3.51亿元的亏损额,甚至超过了2024年全年5.64亿元的亏损总和,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亏损最多”的标签格外刺眼。

从具体业务看,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85%,仅录得43.9亿元;更棘手的是产品结构问题集中爆发:联合资信评级报告显示,曾经的“主力”分红险保费同比骤降89.5%,从去年同期的6.20亿元跌至0.65亿元;占比超八成的传统寿险也没能扛住压力,出现15.8%的负增长。

现金流更是亮起红灯,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9.7亿元,其中分红账户业务净现金流缺口高达-33亿元,这与2024年全年-37亿元的颓势形成延续,背后是早年销售的分红险进入集中给付期,2024年赔付支出较2023年激增15倍,达到42.56亿元。

更严峻的是资本消耗加速,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净资产从2024年末的11.7亿元缩水至5.0亿元,蒸发超57%

曾经打破“七平八盈”行业定律、2020-2021年短暂盈利的风光,早已被持续亏损的阴霾覆盖。

高管团队“大换血”,元老接连离场

与业绩下滑相伴的,是横琴人寿高管团队的剧烈动荡。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公司核心管理层几乎“换了一遍”:2024年1月,凌立波获批出任总经理,接替2023年5月辞职的黄志伟;4月,首任董事长兰亚东退休,曾任职太保的钱仲华接任;三季度,参与公司筹备的元老、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王立川辞职。

进入2025年,高管离职潮仍在继续:一季度,总经理助理李佗辞职;二季度,合规负责人李佗被解聘,身兼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总经理等多职的张林从高管名单中消失。

至此,高管团队从2024年初的9人缩减至5人,且离职者多为“元老级”人物:王立川2016年参与筹备,李学成2017年入职,张林2019年加盟后一路跻身核心层。

频繁的人事变动不仅导致战略衔接断层,还出现“一人多岗”的应急状态——比如总经理凌立波不得不兼任首席合规官,副总经理马天若兼任首席投资官,专业制衡减弱,决策风险增加。

新补位的高管则带有明显的“股东烙印”,8月上任的审计责任人严志扬曾在股东方华发集团担任审计监察要职,近期提名的董事吴克友更是华发投控的首席人力资源官,这被业内解读为股东强化人事把控的信号。

股东“独角戏”:华发系持股突破监管上限

横琴人寿的股东结构变迁,堪称“一家独大”的典型。

2016年成立时,由珠海铧创、亨通集团等五家股东均分股权,各持20%,股权相对均衡。但从2022年开始,珠海铧创(隶属华发集团)连续“加码”:2022年5月,以每股2.26元溢价增资3.85亿元,持股比例从20%升至32.9%;2024年3月,再度独家增资7.53亿元,持股比例飙升至49%,突破《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中“单一股东持股不超三分之一”的规定,成为监管特批的案例。

随着持股比例提升,华发系对公司的掌控力显著增强。

目前董事会形成“保险老将+股东代表”的格局:董事长钱仲华带来太保经验,而华发系掌门人谢伟通过旗下平台掌控金融版图,新提名的董事吴克友则直接负责股东方人力资源,股东对经营的介入程度持续加深。

然而,资本的持续注入并未换来业绩反转。尽管华发系试图通过人事调整稳定局面,但面对8.39亿元的半年亏损、产品结构失衡、利差损风险隐现等问题,新团队能否打破“返场老将告败”的魔咒,仍是未知数。

面对上半年的巨额亏损,横琴人寿后续的发展备受关注。一方面,公司需要稳定高管团队,减少因人事变动带来的管理内耗,确保战略的连贯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股东结构调整后,如何借助大股东的资源优势,优化业务布局,提升盈利能力,是摆在公司面前的紧迫任务。

此外,在当前寿险行业面临低利率环境、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下,横琴人寿需要加快业务转型,摆脱对传统储蓄型产品的过度依赖,提升保障型、长期型产品的占比,加强投资管理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从而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走出亏损困境。

横琴人寿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Copyright©2015 xlsh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津ICP备2025030581号 天津如是互动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