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谁能成为中国版联合健康?
险联社 · 2025-09-10导语2025年健康险保费将突破1万亿规模,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多层次医保体系构建,健康险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作为全球最大健康险公司,美国联合健康的成功模式已经成为各国健康险公司竞相模仿的范本,谁能成为中国版的UNH?
最近平安人寿与平安健康脱钩引起业内广泛热议,在下架平安健康险的产品之后,平安人寿也开始推出自己的健康险产品。
“同室操戈”也并非不是好事,竞争才能更利于公司的发展,更有利于平安提出的“保险+医养服务”战略。
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也就是形成基本医疗“保基本”,商业健康保险“保精准”的格局,这为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预计今年商业健康险保费规模将突破1万亿关口。
而且中国老龄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总人口的15.6%。
健康险赛道,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风口。
平安集团将两家公司脱钩,或许看中了健康险赛道的长远发展机会。
提到健康险,美国联合健康保险集团就不能不提了。
美国联合健康(UNH)是当今世界上最大保险集团,最新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高峰时期超过5600亿美元。
这一数字超过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市值总和。
美国联合健康1974年成立,距今已经超过50年历史,UNH商业模式主要围绕两大业务架构展开:
其一是以健康保险为中心的UnitedHealthcare平台,主要提供个人保险和团险业务,并作为政府的合作机构承接养老及社会救助等保险业务。
其二是以健康服务为核心的Optum平台,提供健康信息服务、药事服务和护理服务。
联合健康的成功秘诀在于其创新性地整合了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和提供方,通过数据和技术驱动,实现了医疗成本的降低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
这种将保险与医疗服务打通的模式,使得联合健康的估值远高于传统险企。因此,UNH的成功模式已成为各国健康保险业研究的范本。
2024年,UNH收入4003亿美元,净利润155.1亿美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76.6亿美元。保费收入3088亿美元,提供服务收入360亿美元,提供产品收入502亿美元。
UnitedHealthcare收入为2982亿美元,Optum的收入为2530亿美元。(备注:两者之间有重复计算收入,所以合计超过UNH总收入。)
UNH预计2025年收入4455亿美元到4480亿美元之间,UnitedHealthcare预计收入3440亿美元-3455亿美元,Optum预计收入在2660亿美元-2675亿美元。
当然,UNH的诞生与美国医疗保障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在美国是没有公共医疗保障的,普通人医疗保险都是通过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来实现。这就为商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美国月收入低于1000美元的居民可以获得免费医疗服务,也是由联邦政府向商业健康险公司支付医疗费。)
UNH拥有了庞大用户群体,可以通过向医院集中采购医疗资源,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甚至一个购买了UNH健康险的患者在医院采用何种治疗方式,特别是一些昂贵的治疗方式,需要获得UNH批准,才能顺利报销。
这也是UNH在美国越来越遭到诟病的原因之一。
去年12月就发生了UNH的CEO布莱恩·汤普森被年仅26岁的路易吉·曼吉奥内(Luigi Mangione)当街枪杀。
此后UNH股价一路下滑,直到最近才有所反弹。
此前,国内已经有多家保险公司提出要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未来谁更有健康险赛道的王者之相?
中国医疗体系的特点是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保险公司对医疗服务的议价能力有限。其次是数据壁垒,医疗健康数据分散在不同机构,难以实现共享和整合。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探索阶段(1980-1998年)、规范发展阶段(1999-2008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
在初期阶段,健康保险仅作为寿险或财险的附加险存在,产品单一,保障程度低。1998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商业健康保险提供了发展空间。2006年《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健康保险作为独立险种开始受到重视。
真正转折点出现在2009年新医改后,政府明确提出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被定位为基本医保的补充。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一系列政策红利释放了健康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
自2009年至2024年的15年间,中国大陆健康险保费规模从574亿元迅速增长到9774亿元,市场规模扩张近20倍,年均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能。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前4个月健康险合计保费收入达4557亿元,同比增长4.06%。按照这一增长趋势,健康险全年保费收入有望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目前,我国有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太保健康、复星联合健康、瑞华健康、昆仑健康和和谐健康,除了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财险公司也经营健康险业务。
人保健康2024年保费收入486.95亿,位居第一,平安健康以190.81亿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则分别是太保健康、复星联合健康和瑞华健康,去年保费收入分别为78.11亿元、52.26亿元和16.71亿元。
昆仑健康和和谐健康都处于风险处置期,已经多年没有公布偿付能力报告。
国内第一家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众安在线,2024年保费收入334亿,其中健康险保费收入103亿。
要成为中国版的联合健康,企业虽然需要克服诸多挑战,但是巨大的机遇也同样存在:
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医疗需求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对高质量、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技术进步为创新提供可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改变医疗健康的服务模式。
不过,成为“中国版联合健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培育。医疗健康产业本质上是“慢行业”,需要尊重医疗规律和保险原理,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只有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改善医疗体验,控制医疗成本的企业,才能最终赢得市场,成为中国医疗健康体系的重要支柱。
同时,中国版“联合健康”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基于中国医疗体系特点和数字技术优势的创新模式。
未来5-10年,随着医疗改革深化和数字技术普及,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那些能够整合支付与服务、线上与线下、医疗与预防的企业,最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领军者。
联合健康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