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买保险,为啥只能退现金价值而不是所交保费?
· 2025-08-28导语退保退还的钱=现金价值≠已交总保费≠你的存款余额
最近,一则关于“退保只能拿回现金价值”的新闻引发热议。
“交了2年重疾险保费,一共1万5,退保只拿到3000?这钱是被保险公司吞了吗?”
不少消费者表示“被坑了”,而保险公司则回应:“合同里早就写清楚了。”
确实,保险合同中关于“现金价值”的条款并非隐藏条款,但为啥仍有那么多人感到意外?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现金价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退保时会“血亏”。
什么是保单现金价值?
小编分别截图一款重疾险和储蓄险合同中对现金价值的解释给大家:
看完条款定义,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
保单的现金价值就是买完保险后我们中途退保或保险公司解除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退给我们的钱。
因此,退保退还的钱=现金价值≠已交总保费≠你的存款余额
一般来讲,长期型保险(重疾险,寿险、储蓄险等)才有现金价值,一年期的消费险(如医疗险、意外险等)是没有现金价值的。
现金价值是如何计算的?
现金价值的简化公式:
现金价值=投保人已缴纳的保费-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在保单上的分摊金额-保险公司因为本保单向相关人员支付的佣金-保险公司已经承担的本保单的纯保费+剩余保费生成的利息。
具体来看:
1、风险保障成本
从你保单生效那天起,保险公司就开始给你“兜底”了。比如重疾险,哪怕你只交了1期保费,这几个月里如果真的查出重疾,保险公司照样要赔几十万。
这种“先保障、后收钱”的模式,本身就有风险成本,而你交的保费,本质上是“风险分摊费”,一旦过了犹豫期,这段时间的风险已经“兑现”,对应的保费自然没法全退。
2、运营成本
其次保险公司也是有运营成本的,无论是从产品设计、代理人佣金、推广,到理赔服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成本都需要通过保费来覆盖。
当投保人退保时,保险公司无法再从这份保单中获得后续的保费收入,但之前已经投入的成本却无法收回。
所以已经支出的费用就需要从你的保费中扣除了。
3、投资收益需要时间积累
对于储蓄型保险,扣除以上成本后剩下的保费,保险公司才会拿去进行长期、稳健的投资。
并且保险公司偏好长久期资产(如国债、大基建、科技创新行业等),以匹配保单的长期负债。但这类资产流动性较低,若客户集中退保,对保险公司来说可能需要折价变现资产。
结果就是:在保单初期(通常是前5-7年,趸交产品可能第5年左右回本),由于扣除的费用高,且投资收益累积少,所以现金价值很低。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的资金产生的投资收益开始加速累积并复利增长。此时现金价值开始快速增长甚至超过已交保费。
综上所述,有三点建议:
1、谨慎投保
在购买长期险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产品,确保它是真正需要的,并且能长期负担得起保费。
2、理解现金价值
投保时务必查看合同中的现金价值表,清楚自己如果在未来某年退保能拿回多少钱。
3、尽量避免早期退保
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在保单前期退保是非常不划算的,会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可以考虑通过保单贷款、减额交清等方式来缓解经济压力或调整保障计划。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