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看好太平洋保险发展!中国平安5500万扫货太保H股
险联社 · 2025-08-14导语中国平安此次增持中国太保H股约174万股,每股作价32.0655港元,增持总金额约5583.89万港元,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股份占其H股总股本的比例达到约5.04%,刚好触及举牌条件。
近日,香港交易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平安出手增持中国太保H股,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具体来看,中国平安此次增持中国太保H股约174万股,每股作价32.0655港元,增持总金额约5583.89万港元。增持完成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股份占其H股总股本的比例达到约5.04%,刚好触及举牌条件。
这一操作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毕竟在资本市场中,险企举牌险企的情况并不常见,尤其是像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这样的行业头部大型保险集团之间出现此类动作,更显特殊。
六年前中国人寿举牌中国太保成先例
在资本市场中,险资因手握巨额资金,在二级市场增持举牌上市公司的情况并不新鲜。但险企之间相互举牌的案例却十分少见,尤其是头部险企之间的此类动作,往往会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回顾历史,上一次引发轰动的保险机构举牌保险机构案例,还要追溯到2019年。当时,中国人寿通过场内交易增持中国太保H股,分别在2019年7月31日和8月1日完成操作。增持后,中国人寿的持股数量达到1.40亿股,持股比例从4.87%升至5.04%。加之国寿集团持有的99.24万股中国太保H股(中国人寿与国寿集团存在股权控制关系,且中国人寿的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国寿集团),二者合计持股达1.41亿股,持股比例升至5.08%,触及举牌线。
如今时隔6年,中国太保H股再次成为险企举牌的标的,只是这次的主角换成了中国平安。这一跨越六年的相似操作,自然引发了外界对其背后逻辑的诸多猜测。
财务布局与市场机遇的双重考量
从行业逻辑来看,中国平安此次举牌更像是一次围绕资金收益的布局。对险企而言,手中的巨额资金需要寻找既能保值又能增值的出口,权益市场正是重要的配置方向之一。
今年以来,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持续上升,险资适度加大这一领域的配置并不意外。在具体配置时,险企往往会在成长潜力股与稳定分红股之间寻找平衡——前者可博取高收益,后者能提供持续现金流,这两种需求对险资的长期运营都至关重要。
此次选择中国太保H股,与中国平安此前举牌银行H股的思路一脉相承。上市银行普遍具备经营稳健、分红扎实、股票流动性强的特点,恰好契合险资对“安全垫”的需求;而H股相较于A股存在一定估值折价,意味着同样的资金可获得更多份额,后续增值空间更大,加之通过港股通投资还能享受一定税收优惠,综合性价比更高。
中国太保自身的分红表现也对险资颇具吸引力。自上市以来,其累计分红18次,总金额达1192.81亿元,其中H股分红338.68亿元,税前分红率2.86%、股利支付率23.23%。这样稳定的分红流对险资而言,如同定期获得的“现金流补充”,既能覆盖部分日常支出,又可再投入市场实现资金滚动增值。
从行业大趋势来看,2025年上半年股债市场整体回暖,保险公司持有的各类资产估值稳步上升,无论是固定收益类资产还是权益类资产,赚钱效应都在增强,这将直接推动行业利润稳定增长。
此外,保险股本身具备“双重红利”特质:一方面自身能为股东提供稳定股息;另一方面,头部险企较早布局的境内外高股息标的,其股价上涨也会间接增厚公司业绩。
综合来看,此次举牌更像是险资基于市场环境与标的特质做出的理性选择——既体现了对保险行业整体前景的看好,也凸显了对中国太保H股性价比和分红能力的认可,最终目的还是让手中的资金实现更高效运转。
至于这一操作是否会引发更多险企互相持股的连锁反应,目前尚难判断,但至少释放了险资对优质权益资产看好的明确信号,后续市场动向值得持续关注。
中国平安 中国太保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