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保险公司领导为何喜欢说“金句”?
险联社 · 2025-08-23导语什么时候保险高管放下剧本,保险才能正本清源,员工才能靠专业吃饭,否则就变成“高管PUA员工,员工PUA客户,客户投诉”的恶性循环。
中国人保曾要求全员背诵时任董事长罗熹的金句,称这些金句“直达人心,催人奋进!”。
罗熹爱金句其实公司内部上上下下都知道,在一次股东大会上,罗熹还发表了一番动人的讲话,其中金句频出:
“没有匠心的制度和没有灵魂的管理,单纯的追求数字并不可取。”
“如果你不适应所处的环境,那么自己必须做出改变。”
“价值不是追求的结果,而是你所植根的地方。”
……
当然,不仅仅罗熹如此,保险公司一把手喜欢语出金句、喜欢造神,把本来一个盈利的公司非要包装成慈善组织的不在少数。
一些民营保险公司更甚,给老板配备专门写作班子,随时把老板的一言一行,发给全公司学习,感觉老板是不食人间烟火,一心为苍生谋福利的“活菩萨”。
各各级分公司领导写工作汇报,员工讲心得体会,引用“老板金句”那是必须的,因为就靠这些金句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妙用,当然主要是引起领导的关注。
也有人开头就引用“老板金句”给文章破题,大有一句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某保险公司给优秀员工发“大奖”,老板大笔一挥,把自己的“亲笔”著作发给员工。
里面大量充斥秘书班子从各处摘抄来的各种“金句”,甚至还有错别字,不少人捧为指明行业新方向的力作。
领导知道是假的,中层知道是假的,员工知道是假的,可是大家都在装模作样的演。
还有一些老板喜欢大会小会讲自己的奋斗史,带着几个人,穿街过巷,睡桥洞、啃馒头,终于打动投资人,取得如此的成就,靠的就是“播撒爱与责任的信念”以及“改变保险行业的决心”。
仿佛没了他,保险行业就要倒退回石器时代。
保险公司本来就是商业企业,卖的是保单,拿保费投资获益,消费者购买的是安全保障。但是这些喜欢频出金句的老板总喜欢把自己包装成慈善组织、爱的企业。
“保险是慈善”、“保险是爱的事业”、“不签单就是对家人不负责”,明明是赚钱的买卖,非得说成 “普渡众生”。
演久了,企业都忘了自己是干啥的了。
高管PUA员工,员工PUA客户,最后客户发现货不对板,一纸投诉闹得沸沸扬扬。
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是因为“慈善”上市的,也不会因为老板讲了一句“金句”股价就大涨,最终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业绩。
作为最大的保险机构之一,每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如今已经是一场投资者的盛会,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者们相聚于奥马哈这个小城,一同温故领教巴菲特的敦敦教导。
靠的是扎扎实实的业绩,以及巴菲特与查理.芒格真诚的对话,而不是浮夸的“金句”。
什么时候这些保险高管能够放下剧本、走下神坛,让保险回归“保障”的本质,员工靠专业吃饭,保险才能正本清源。
大家比条款、比服务,而不是比谁更会编故事!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