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代理人狂推的千元东南亚保险游 到底有多么坑人?
险联社 · 2025-07-23导语最近不少人收到保险代理人发来的“福利”,号称保险公司回馈客户,花小钱就能玩转东南亚。
花一千多块就能游越南下龙湾,交一千二就能玩转泰国清迈——最近不少人收到保险代理人发来的“福利”,号称保险公司回馈客户,花小钱就能玩转东南亚。
可真踏上旅程才发现,这哪是旅游,分明是场被按头消费的“惊魂记”。
低价团的“甜蜜陷阱”
任阿姨上个月刚从越南回来,说起那趟1280元的五日游就气不打一处来。
“出发前说全程四星酒店,结果住的地方离市区一小时车程,早餐就是白粥配咸菜。”更让她糟心的是,导游第二天就收走了护照,说“统一保管方便入住”,直到最后一天才还回来。
这期间,全团每天要在沉香馆、乳胶店等购物点耗满6小时,不买东西就被导游冷嘲热讽:“老人家别这么抠,出来玩就是要花钱的。”
像任阿姨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些打着“保险客户专享”旗号的低价团,行程单上永远写着“阳光沙滩+自愿购物”,实际却是“强制消费+护照扣押”的套路。
有游客吐槽,在泰国芭堤雅的珠宝店,导购直接把没购物的游客锁在展厅里;在越南芽庄,导游放话“不买东西别想拿回护照”,吓得一家三口连夜联系大使馆。
套路背后的利益链
“天上不会掉馅饼,团费连机票钱都不够,肯定要从购物里找补。”从业十年的旅行社经理老李透了底。
这些低价保险团大多是保险代理人和非正规旅行社合作的“野团”:代理人负责拉客户,旅行社安排行程,购物店按人头返佣,导游收入全靠游客消费提成。
更坑人的是那些“特产”。杭州的小张花1.2万元买的沉香手串,回国后鉴定只值800元;上海的王女士在越南买的乳胶床垫,物流信息显示发货地竟是浙江宁波。
这些所谓的“东南亚特产”,不少是国内批发市场的低价货,经“一日游”镀金后,价格翻了十倍不止。
维权难成最大痛点
最让游客头疼的是维权无门。在越南芽庄被迫消费3万元的姜女士,回国后找平台投诉,得到的回复永远是“正在和当地地接社沟通”;北京的张先生想退掉假翡翠,商家要求扣21.8%的手续费,算下来比商品本身还贵。
为啥这么难?因为这些团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在境外强制购物,国内文旅部门管不着;涉及保险销售纠纷,金融监管部门又认定是旅游问题。加上很多人没保留购物凭证,维权时往往拿不出证据。
如何避开这些坑?
业内专家提醒,选旅游团时要看清这几点:
一是别信“保险客户专享”的噱头,正规保险公司的客户活动从不强制消费;
二是价格低得离谱的团坚决不碰,东南亚游五天四晚低于5000元就可能有猫腻;
三是签合同前一定要确认“不强制购物”条款,并且拒绝上交护照。
要是真遇上强制消费,记住先保命再维权:悄悄录音录像,保留购物小票,回国后向12315、12301平台投诉,同时向保险公司总部反映代理人违规行为。
毕竟,出来玩是为了开心,可别让“低价游”变成“高价坑”。
如今东南亚成了低价团新“战场”,但只要咱们擦亮眼睛,不贪小便宜,这些套路自然就没了市场。毕竟,好的旅行从不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而是用合理的价格,换一段舒心的时光。
保险代理人 低价旅游团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