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300万代理人又添新烦恼:线下保险网点批量关门 最多一天5家
险联社 · 2025-07-16导语今年以来,保险机构就像在集体“减肥”,平均每天有5家分支机构关门,算下来已经撤了快1000家。
刚过去的一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又批了61家保险分支机构的撤销申请,从营销服务部到电话营销中心,各类网点都在缩减名单上。
这不是个例,今年以来,保险机构就像在集体“减肥”,平均每天有5家分支机构关门,算下来已经撤了快1000家,而新开门店只有一百多家,一增一减间,保险业的线下版图正在快速收缩。
为啥网点撤得这么狠?
其实这股“关门潮”已经持续五年了。2020年还只是每年撤几百家,到2022年峰值时一年就关了近3000家,这两年虽然速度慢了点,但依然保持高位。
说到底,还是行业变了天。
最直接的原因是“不赚钱”。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的网点,房租、人工一年要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可当地市场就那么大,很多网点卖的保单还不够cover成本。泰康人寿就坦言,现在城镇化发展让县级、乡镇级地域消费力下降,与其硬撑不如把资源集中到更有潜力的地方。
线上渠道的冲击更是“致命一击”。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78%的人在线上买保险,比去年又涨了5个百分点,照这势头,过两年线上购险率就要超过线下了。
想想看,以前买保险得跑网点、找代理人,现在手机上填填信息、AI核保几分钟就能搞定,连理赔都能拍个照线上提交,那些只靠卖保单的小网点自然没啥存在必要了。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监管和竞争的双重压力。现在监管对保险费用管得严,想靠补贴维持低效网点根本行不通;加上大小险企都在拼服务、拼成本,头部公司比如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干脆砍掉200多家网点“轻装上阵”,中小公司更不用说,不关门可能连业绩都会受影响。
网点少了,服务会不会打折扣?
有人担心,网点关太多,尤其是老年人多的县域市场,会不会没人管?确实,现在不少乡镇老人还习惯找代理人聊保险,线上操作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但险企也不是一味“一刀切”,而是换了种玩法。
你会发现,现在新开门店越来越“精”。平安养老在搞居家养老展厅,泰康人寿把网点开进了养老社区,人保财险甚至试点“碳中和”网点,这些新网点不只是卖保险,还能提供健康管理、养老规划这些增值服务。就像银行网点从“存钱取钱”变成“财富管理中心”,保险网点也在从“卖产品”转向“做服务”。
线上线下的配合也更默契了。比如你在线上买了份重疾险,想详细了解条款,附近网点的代理人可以上门讲解;万一出险需要线下材料,网点能帮着整理上传。这种“线上便捷+线下安心”的模式,其实比单纯靠网点堆人更高效。
未来网点会消失吗?
答案肯定是“不会”,但会变得“不一样”。就像银行现在还在,但功能早从“存取款”变成了“综合金融服务站”,保险网点也在经历类似的转型。
以后的网点可能会更集中在大城市和高潜力区域,比如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经济活跃的地方,而且不再是千店一面,有的可能专攻高端医疗服务,有的聚焦养老社区配套,还有的会变成科技体验中心,让客户直观感受智能核保、区块链理赔这些新技术。
对消费者来说,这其实是好事。低效网点被淘汰后,省下的钱会被投入到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上,比如开发更划算的线上产品,或者优化理赔速度——现在不少公司已经能做到AI秒级审核,整体赔付时效控制在一天内,这在以前靠人工跑腿的年代可不敢想。
说到底,保险网点的“瘦身”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在换种更健康的方式成长。就像手机普及后电话亭变少了,但通讯反而更方便了,未来我们可能见不到那么多保险网点,但获得的保障和服务,大概率会更贴心、更高效。
线下网点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