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保险公司推动内勤转岗卖保险,这事靠谱吗?
险联社 · 2025-04-30导语只要员工自己愿意,保险公司的内勤可以转岗去做销售顾问,也就是从坐办公室的岗位,转到一线卖保险。
最近,保险圈炸开了锅!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提到,“在依法合规、公平自愿的前提下,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可以与保险公司协商探索转换为员工制或代理制保险销售顾问”。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员工自己愿意,保险公司的内勤可以转岗去做销售顾问,也就是从坐办公室的岗位,转到一线卖保险。
这消息一出,网上全是讨论,有人担心饭碗不保,有人琢磨着要不要试试新赛道。到底为啥突然鼓励转岗?普通人又该不该跟着转?咱们好好唠一唠。
为啥突然鼓励内勤转岗?
其实,保险行业这几年变化特别大。
以前,保险公司疯狂招人,代理人数量一度冲到快1000万,那阵仗就像“跑马圈地”。可这几年,行业开始“瘦身”,现在代理人只剩下200万左右,直接打了个“对折”还多。
让人意外的是,代理人少了,保费收入却反而涨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2023年涨到5.1万亿元,增长9.1%;2024年直接突破5.7万亿元,同比增长5.7%。
这说明啥?行业不再靠“堆人头”赚钱,而是追求高质量发展。
另外,监管部门也在狠抓“降本增效”。以前,有些保险公司的“合同制销售人员”看起来像内勤,其实干着销售的活儿,身份和职责很混乱,还增加了公司的用工成本。
现在推动内勤转外勤,既能让销售岗位更透明合规,也能帮公司省下一笔钱。
有专家这样说,让内勤转岗,既能帮公司减少固定开支,又能给员工多一条职业出路,听着像是“双赢”。
转岗真有那么好?先看看风险!
虽然政策听起来不错,但很多内勤心里直打鼓:“我不想转岗怎么办?”“转过去会不会收入暴跌?”……
确实,内勤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朝九晚五,工资按时发;而保险销售虽然收入上不封顶,但压力巨大——不仅要会沟通、懂专业,还得四处找客户,没业绩就可能没收入。
有此前转型过来的保险代理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她以前在内勤岗位,每天处理文件、开会,圈子小、信息少;转岗后,虽然不用打卡,时间自由,还能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但刚开始特别煎熬:客户从身边亲友找起,可人家什么时候签单、能签多少,全是未知数,几个月没收入是常有的事。
所以,想转岗,得先做好吃苦和扛压力的准备。
怎么让转岗更靠谱?
为了避免“变相裁员”,监管部门反复强调“自愿”二字。
但保险公司也得拿出诚意,不能硬逼着员工转岗。
专家建议,公司至少要做到这几点:
1.给缓冲期:别让员工一夜之间换工作,可以设置几个月的过渡期,发补贴、给培训,就算转岗失败,还能回原岗位。
2.手把手教:安排老销售当“师傅”,教新人怎么找客户、谈业务,甚至提供心理辅导,毕竟销售压力大,得有人帮忙疏导。
3.保障福利:转岗后社保、医保不能断,有些地方还能给灵活就业人员补贴,公司得帮员工争取这些福利。
到底该不该转?
看长远更重要从行业趋势来看,内勤转岗未来可能会慢慢普及。
不过专家也说了,短期内不会大规模铺开,更多是大公司先试点,3到5年内,转岗比例可能只有5%到10%。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销售,强行转岗只会两败俱伤。如果你对内勤工作已经厌倦,想挑战高收入、拓展人脉,或者看好保险行业的潜力,不妨试试——但一定要和公司谈好条件,做好收入波动的准备。
要是你更看重稳定,也不用慌,毕竟政策明确要求“自愿”,守住现有的岗位,也能在公司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说到底,保险行业的这次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公司来说,要让转岗政策更人性化;对员工来说,得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只要心态和准备到位,说不定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内勤 卖保险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