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有人冒充保险从业人员,以升级保单为由骗了300多万!
· 2025-07-17导语遇到这样的“好事”要留个心眼,这多半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
既能升级保单、办理保险分红、高收益保险等业务,又能获得赠送的礼品。
遇到这样的“好事”要留个心眼,这多半是不法分子设下的陷阱。
近日,北京三中院通报了一起诈骗案,6名被告人骗取多名被害人300余万元最终被判刑。
2023年7月,北京海淀居民李女士接到一位自称张先生的来电。对方开门见山,询问李女士是否购买了某公司的保险产品。得到肯定答复后,张先生热情推介,称可为李女士办理保险升级服务,来获取更高收益。
交谈中,张先生进一步建议李女士携带身份证、银行卡及保单等材料亲临公司。他声称,现场有专业人员协助办理升级手续,还有机会获赠公司礼品。
将信将疑的李女士来到张先生提供的地址,看到办公点悬挂着醒目的“保险售后服务”标识,业务人员身着职业装,环境看起来颇为正规。
业务人员热情接待了李女士,详细讲解“升级”方案:只需将保单资金转移至新账户,即可完成升级并享受更高分红。由于对方能准确说出自己的身份信息和投保详情,这让她放松了警惕。在业务人员指导下,李女士在手机上进行了所谓的“升级”操作。
不久,李女士就收到了银行卡资金到账的短信提示。紧接着,张先生又拿来一台POS机,引导李女士刷卡,将刚收到的钱款转入一家名为“某保险代理公司”的账户。完成转账后,张先生告知李女士“升级”已成功完成。
然而,回家后李女士越想越觉得蹊跷。随即联系了自己原本的保险业务员进行核实,才发现自己保单内的钱款已被取出,多年投保的保险权益也没了。
并且,那家“某保险代理公司”与她投保的原保险公司毫无关联。此前热情的张先生也联系不上了,李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后经审理查明,2023年2月—2024年,业务员张先生所在的团队在北京市朝阳区等地,以办理保险分红业务等为由,将多名被害人约至公司,先后收取钱款共计人民币300余万元。法院最终判决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8年6个月至1年不等的刑罚。
不法分子往往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客户信息,并用陌生电话对客户进行诈骗。金融消费者在接到陌生电话时,应提高警惕,回拨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确认活动的真实性,保障自身权益。
-
腾讯微博
参与讨论
发表
热门评论